|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教育局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关于2022年市政协委员107号提案的答复(B类)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04 浏览次数: 【字体:

尊敬的张惠荣委员:

您在2022年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07号《关于加大全市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连续两年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政策文件,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市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拓宽引才渠道,加大人才补充力度。为了确保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破解优秀教师“断层”问题,从2019年起,将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范围由原来的国家公费师范生扩大至“双一流”院校和省部共建师范院校、一本以上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音体美专业院校音体美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人才引进由过去的“零星式”转向“成批次”。近四年来,全市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61人,其中2022年全市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44人,有效缓解了市直学校和县(区)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紧缺的问题。为了确保庆阳籍优秀人才不流失,并吸引外省市优秀毕业生到我市任教,按照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20万和15万住房补贴,同时一次性给予2万元安置费;对引进的国家公费师范生,给予15万元住房补贴,前六年每月发放租房补贴1000元。通过发放生活补助、租房住房补贴、安置费等多种形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确保人才进的来、留得住、干的好。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有效整合“美丽园丁”“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项目,统筹规划,分层分类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庆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建立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市县校三级培养体系。组织开展骨干教师提升项目、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幼儿园骨干教师访名校浸润式培训项目等专项培训,培训骨干教师2163名。组织实施“骨干教师影子教师培养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12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北师大庆阳附校进行一学期的跟岗学习,全程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加大新入职教师全员培训力度,通过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培养带动、“学科教研中心”聚力孵化等途径,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入职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知晓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了解教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强化教育人才储备,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培优提质工程。制定出台了《庆阳市“优质学校+”工程实施方案》《庆阳市“优秀校长+”工程实施方案》《庆阳市“优秀教师+”工程实施方案》,以输出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课程教学和先进管理经验为核心,大力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优+”工程,组建“优质学校+”教育联合体105个、参与学校200所,组建“优秀校长+”研修共同体21个、参与校长99人,组建“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21个、参与教师210人,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下发了《庆阳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办法》,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建立起了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与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庆阳市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建立了交流轮岗的管理机制、晋升评优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待遇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2018年以来,全市共有6835名校长、教师参加了“三区”支教、交流轮岗等活动,促进了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置。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人才引进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地域等因素影响,县(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近五年来,各县(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72人,其中西峰区引进141人,其它县仅引进131人,引进数量总体偏少,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二是县(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渠道主要是“特岗计划”,但特岗教师招聘门槛低,非师范类专业占比大,专业素养不高,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提质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用足用好各项利好政策,一是积极争取编制、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县(区)支持,放宽县(区)人才引进条件,争取引进一定数量公办二本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全市自然减员情况,提前1-2年储备年轻教师,加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有效整合国家、省、市培训项目,统筹规划,加大对新入职教师、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和教学基本能力薄弱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更新教育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厚植教育情怀,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统筹做好甘肃省公费师范生、甘肃省地方优师专项师范生定向培养和甘肃省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定向委托培养,为我市乡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培养补充一批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从源头解决县(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系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庆阳市教育局

                                                                                   2022年8月3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