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宁县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突破口,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以“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体验快乐”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开足上好体育课。落实体育课课时,配齐体育课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重视实践练习,激发学生主体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形成“一校一品”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幼儿体育游戏化,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开展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强化完善体育课程。
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安排25到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做好早操、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组织跑步、跳绳、社团活动展示等体育活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培养了师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丰富了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将学生体育社团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将学生社团建设与德育、学校文化建设、体育艺术“2+1”、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外聘社会专业人员、退休教师及家长义工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将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工作绩效与学校岗位绩效考核有机结合,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定期举办学生社团竞赛、展演、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学生个人、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学校结合实际,从组织领导、科学管理、评价考核、条件保障等方面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出明确目标,制订具体方案,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幼儿园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建立了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广泛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和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不断深化体教结合,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努力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