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法治宣传>详细内容

学校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常识应知应会

来源: 2023.07.10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35f09b89d0e9459e9b011454f46aff40.png

《宪法》

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必须知晓)     

 第八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必须知晓)  

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05ca4fd16d9444a0b9147fab9844b2c5.png

《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

第九条:下列情形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公务活动用语;

(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校园用语;

(三)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播音、主持、采访用语,电影、电视剧及话剧用语,汉语文音像制品用语;

(四)公共服务行业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用语。

 第十条:下列人员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相应的等级: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民族自治地区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达到三级乙等以上; 

(二)教师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汉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普通话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民族自治地区用民族语言授课的教师达到三级乙等以上;

(三)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师范类专业学生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与汉语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其中省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达到一级甲等;

(五)公共服务行业中的广播员、解说员、讲解员、话务员、导游等特定岗位人员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第十一条: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名称、公文、公务印章的用字;

(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校园用字;

(三)各类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会标、广告、告示、招牌的用字;

(四)汉语文出版物的用字;

(五)影视、舞台字幕和网络用字;

(六)地名、公共设施的名称用字;

(七)商品包装和说明用字;

(八)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前款第三、六项规定的用字,需要使用外国文字标识的,其地名、专名和通名部分应当使用汉语拼音拼写。 

 第十四条: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标准。

95dc4dff621d475291572d70af7bc214.png

我国的国家通用文字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

为什么要推广通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法的全称及通过时间?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通过时间: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

实行时间:2001年1月1日。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第三条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使用全国通用的文字填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同时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或者选用一种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从何时开始?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18年9月10日至9月16日是第二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

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将普通话水平划分哪几个等级?

 语音、词汇、语法总失分率不超过3%的为一级甲等,不超过8%的为一级乙等;不超过13%的为二级甲等,不超过20%的为二级乙等;不超过30%的为三级甲等,不超过40%的为三级乙等。

 一级普通话水平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般水平的普通话,能够交流,偶有听不懂的情形。

1ea952e6587d48a1904bf496059d38cf.png

2012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该标准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何规定公文的正文字体和格式?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语言文字政策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于近日发布,旨在切实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该文件明确指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的“教师目标”是什么?     

 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普遍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的“学生目标”是什么?      

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dd0291fbf984f3a86881e6eb1ff57b7.png